9.黑云压城城欲摧(2/5)
作品:《小人物的英杰传》鲜卑人的阵中出现匈奴人,虽然似乎与现如今可以说是名存实亡的匈奴王庭所部有着一些不同。但依旧可以看出是匈奴人的习惯装扮,所以才会让公孙度在接到情报后第一反应便是“李书实是不是与鲜卑王庭之间已经达成和睦”这样的想法,甚至越想越觉得这样的想法似乎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天底下没有永远的敌人自然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尤其是对于国家和部落而言更是如此,前脚才刚刚接到袁绍因为公孙瓒的自我“放逐”而打算克扣事前答应给鲜卑人和乌丸人的赏赐和报酬,那么鲜卑人因此在李书实开出的更高价格下转投并州军的阵营也的确很有可能。
并州军与鲜卑人争斗多年,实力自然是被那些草原子民所深深认同,就算李书实伸出了友好之手也不会被认为真的是示弱的表现,反而会被认为是强者的怜悯——这样的说法对于汉人而言或许还会考虑考虑脸面的问题,但对于重实利的草原子民而言,还真算不得什么。
没看到匈奴人被并州军兼并后生活越过越好,以致于匈奴人当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尤其是那些基层的牧民,现在就算某些匈奴贵族想要煽动恐怕也很难引起大的骚动。
“不对,这不对劲,我辽东孤悬海外,又与那李书实无冤无仇,袁绍不除,怎么可能跨越山海攻打我辽东,这岂不是当年秦国‘远攻近交’的错误么,不对,这事着实有些蹊跷。”
直到这个时候,公孙度依然觉得那些匈奴人应该是来源于李书实的授意,才会出现在鲜卑人的大军之中,至于那些匈奴部队是否来源于其他的部落,公孙度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若是那支部队不过三两千的规模,公孙度或许还不会如此断定,但随后陆续归来的哨探虽然损失严重,但依然证明了鲜卑人的阵中不但有匈奴人的军队,甚至数量上超过两万的规模。
如此庞大的匈奴骑兵。放眼整个大汉,也只有李书实的并州军能够凑得出来!
但就像公孙度的判断一样,李书实就算想要借着鲜卑人的手剿灭他的敌人,怎么看也不应该将力量投送到遥远的辽东——得到辽东后两翼齐飞?不要说笑了,辽西走廊那个烂泥塘和盐碱地不但每年有大半的时间难以通行大军,走过去很大可能回不来。回来就要再等很长的时间才能重新出兵,就算走塞外小路,那路途中的损失也是极为巨大的。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辽西走廊绝对不会像游戏中那样可以让两公孙之间摆开架势捉对厮杀,反而更像是曹操与司马懿那两场经典的战役一样,前者因为日子选的不好结果只能走小路在柳城依靠突袭和张辽的悍勇这才袭杀了乌丸实质上的领袖蹋顿从而断绝了袁氏最后的机会。
放过当时的公孙康。不仅仅是因为担心袁氏会与公孙氏联合对抗曹操,更是因为经过那场漫长且艰苦的行军,事实上曹操军已经完全没有了继续东进的能力,就算没有郭嘉提出撤兵的建议,一番犹豫之后曹操也必定会选择撤兵的选项,因为那是唯一的选择。
反观司马懿,则可以说是在做了万全的准备,然后才依靠魏国那已经彻底恢复的强大国力以及在对抗诸葛亮入侵的战斗中锻炼出的精锐士卒。一路碾压,便让公孙氏疲于应付。但就算如此,那百日的行军时间也绝对足以让任何的主帅感到阵阵心悸。也就是当时魏国的国力足以支撑,而且司马懿在与诸葛亮这个极为擅长细节的军事统帅争斗多年后练就了极为强悍的细节判断能力,这才让辽东在与这只三国后期超级老狐狸精的战斗中惨败收场。
事实上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直到后来的隋唐时期,虽然是个败家子但也可以说是开疆拓土数千里的隋炀帝杨广从太子开始便不断征伐占据辽东的高句丽后裔建立的高丽政权,第一次征战便因为准备仓促导致经过了秋雨和漫长行军后的隋军完全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战力,令当时还是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人物的英杰传 最新章节9.黑云压城城欲摧,网址:https://www.zuimeng.net/0/235/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