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 三处地方的晚餐(2/5)
作品:《光绪中华》这次的抚之争后受到极大影响。而四成的官员支持瞿鸿机,也显示了旧的老派思想在江苏这么个开明的地方也仍旧有着很大市场。
我合上卷宗时,才注意到三人已经是一脸疲色,问了才知道已经站了有半个时辰之久,我轻轻将卷宗推到一旁,命人给他们看座,起身振臂伸了个懒腰,踱步到三人面前道:“你们在江苏半年,也辛苦了,但是据朕看来,你们也还没提出有何处理意见?联想先听听你们的看法?”
“回皇上话,巡抚是从二品,提使司是光绪二十一年由政改来,仍是正三品品秩,我们三人品秩最高的是臣与岑春煊,为正四品,谭嗣同是正五品主事”梁启超抬头看着我,有些疲累的回答道:“虽是加了钦命巡阅使的职街,不过依大清律,钦差无权对三品及以上品秩的大员进行处理,所以,臣等不敢妄加评议,一切还有待皇上钦裁。”
我点了点头,默然叹了口气道:“嗯,你这个谨慎的很好。唉,朕也是很棘手啊。嘿,一个官声好,一个官声不好。看上去很好办,但是朕反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瞿鸿机这么一手,有理有据,看上去很有道理、你们可知道朕为什么不能下褒奖他的决心么?谭嗣同,你在清政衙门办差有日子了,联想听听你说。”
谭嗣同是历史上戊戌六君子中我最看重的一个,去年大比我特意把他拔进三甲,也是一番私议,对他的期待很大,所以今天也是培养他的意思,今天他一身五品官白鹇补服。年轻的脸上一脸刚正,躬身向我施了一礼回道:“回皇上话,皇上圣心独断。既有见问,臣私以为是皇上不取其言行,虽是有理,然不可昭彰其心行,若天下百官效仿,则陛下新政,将无施行之官员。”
我点了点头。用眼神向他示以鼓励,又问道:“说的不错。那么鹿传霖呢?”
“至于鹿抚,臣是取其心而不取其行。”谭嗣同略一犹豫道:“此人于办新政有心,然而其行止不端授人以柄,有好心而办不出好事。反而使人对其所办之事有所误解,误了皇上地大事。”
好奏对,我以前还没想到这一层,用庸才去办正确的事,说不定还会对事情本身造成不好的影响。我看着谭嗣同。心里原先还担心他年轻气盛,一心想弄出点大案子来为自己博名,此刻看来这家伙比我想象地成熟的多。当即点头接上道:“说的极是,朕自亲政以来,厉行新政,成效也是天下共睹,但总有些人要强将天下之分为新旧,中西。江苏一地出这样的事情,就是有这个缘故。照朕看,若是所谓新无用,那亦是旧,旧能强国,那也是新,何必强分新旧?朝中早晚要把这个道理宏贯清楚,否则天下之乱不远矣。江苏算是领气之先的省份了,况且如此,何况其他?至于抚之争,朕看一个是不知检点,一个是处心积虑与强国之为敌,偏偏此人又是好官声!”
想了想,看见岑春煊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停下脚步,问岑春煊道:“你是父荫的出身,也是世家子弟,何以要请调入清政衙门?这次江南办差,有所心得吧?”又望了望谭嗣同,斟酌道:“朕对你们二人寄予厚望,刘光第肩上担子太重了,朕也是怜他劳苦,四十岁不到地人,看上去竟然像是六十岁,大清立国已有两百余年,积弊自朕手里要一一清除,累死一个刘光第恐怕也未必够,更加不是好事,你们两个,朕是打算择一个去接清政衙门的摊子地,之前怕你们年轻毛糙,所以才有江南历练,这半年你们不说朕也知道辛苦,大清如今正在办事的时候,拉了洋人几十年的步子,朕这一朝里就要赶上来,所以千头万绪,朕也累啊。吏治是门大问,太苛了办差的人怕就要扫下一大片去,太驰了,朕也忧心这样积习下去,将来怕是要不得了。官俸官禄,民脂民膏啊,就是朕在军备上头用钱是国家根本之道,每花一两银子也都是心有所念。今天这么晚了,朕叫你们来,也是为着这个难题啊。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绪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零三章 - 三处地方的晚餐,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16/11622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