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序幕(1/2)
作品:《穿越之大唐双英》黄门侍郎裴矩告知隋帝杨广:“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这里将高句丽政权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晋时期,无可辩驳地指出辽东为中国领土。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婴阳王“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帝杨广北巡至榆林,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杨广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大隋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到了大业七年,新罗真平王三十三年,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请师,隋许之。第二年才正式出兵征高句丽。隋征高句丽,不仅是高句丽对隋不臣,也是新罗请隋出兵所致。
所以杨广征高句丽不但得军心,而且他一度成为年轻人心中敬仰的对象,如李世民就是其中之一。可惜集全国之力,以绝对优势,杨广居然大败而归,这才是民众心里不可理解的。
高句丽鼎盛时期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其境内多丘陵,许多地方山势险峻,道路崎岖难行,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平壤,汉朝时为乐浪郡,高句丽迁都至此近二百年,已然成为商业文化中心。京城重地,气象自与别处不同。其建筑很多仿汉朝风格,他们的文字也沿用了汉字,但话音却与中原却有很大不同。
王宫内苑,亭榭楼台仿江南园林风格,依山而建,护城河环绕其外。其内多以珍珠,贝壳,珊瑚为装饰,炫丽多彩,富丽堂皇。
高句丽乙支文德在对隋战争中,诈降隋朝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了解隋军所缺军粮,逃脱后屡败屡走,诱敌深入,在萨水筑坝蓄水,大水淹军,隋军大败,三十万人只逃回数千人。此战后,乙支文德名声鹊起,被封为大将军。此人胆大心细,颇有谋略,精通汉语,曾手书一诗送于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算是劝告于仲文适可而止,经他一激,于仲文以为他是讽刺嘲笑自己识断不明,放虎归山。从而率大军穷追不止,终而落入乙支文德的圈套。
高句丽王宫,偏殿内。乙支文德正与其他四个大臣跪坐两侧,高句丽王高元居中而坐。高元身材壮实,面额宽阔,总是笑眯眯的,一副敦厚实诚的模样。但是他的近臣都知道他们的王阴狠毒辣,如同一条响尾蛇,随时都会致人于死命。高元笑眯眯地问道:“你们怎么看?”
太大兄金键一欠身回道:“王,臣下以为,始毕可汗咄吉还是有诚意的。他送他的幼妹可蓝沁来联姻就是明证。如此看来,咄吉不同于他的父亲染干,对杨广乖得象绵羊,不敢有丝毫的违逆。咄吉此时派使者前来,显然他很有野心。”
高元一手摸着自己的下巴,呵呵笑道:“有野心好啊。若是杨广知晓了,他的兵可就撒草原上去了。我的大将军,你以为如何?”
大将军乙支文德四十岁左右,国字脸,一字眉,身材挺拔,自有一种军人的威严,又兼有文士的儒雅。然而一双狭长的眼睛透着精明和狠辣。他听高句丽王询问于他,恭敬地向他的王弯腰致意,“王,您的远见臣下拜服。臣下会安排细作入隋的。以臣下愚见,杨广此人好大喜功,心性狭隘,睚眦必报,王的祸水西引之计正是妙招。然隋室国力尚强,我方不可与之硬抗,当勿之急,与各方联盟是必需的。突厥东来,正合我方意图。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之大唐双英 最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序幕,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17/1175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