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劝谏是项技术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

——读《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内容非常简单:尽管宫之奇苦口婆心劝虞公不要借道给晋国攻虢,并且还用了两个比喻生动的成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可最后虞公还是不听,最后落得灭国被擒的下场。这是《古观止》中第五篇关于劝谏的章,劝谏章大部分都彩飞扬,有很高的学价值,但是结局大部分都不成功,五次劝谏分别为《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宫之奇谏假道》,只有季梁的劝谏成功了,失败率为百分之八十,真是让人深思。

仔细想来,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那些劝谏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劝谏人的地位不够重要。那些大臣虽然对领导忠心耿耿,但是都不算当时统治者的亲信,等于在企业领导决策组织机构中没进董事会,所谓人微言轻,即使的再生动也不会引起一把手的重视。只有随国的季梁是当时国家的公认的栋梁,所以他的话被随侯采纳而取得了成功。

二、劝谏者不懂劝谏的艺术。他们的劝谏方式太单一,内容虽然词藻华丽,却很空洞无物很少涉及实际问题,动不动就“圣人云、书曰”,让人觉得在卖弄知识和才华。到后来的劝谏者好象认识了这个问题,觉得不是寓教于乐效果更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生动活泼的劝谏方式,比如优孟摇头而歌、邹忌用了更生动活泼的比喻方式向齐威王纳谏,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被采纳,如果他们仍然都简单的曰来云去,其后果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三、劝谏的问题涉及到了领导者的切身利益,不容易取得成功。比如《 石碏谏宠州吁》直接介入国王的家庭内部纷争,《 臧僖伯谏观鱼》干预了国王的行动自由,《 臧哀伯谏纳郜鼎》劝国王不要放弃当时的贵重物品——郜鼎、《 宫之奇谏假道》则劝国王放弃晋国的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两都都妨碍了国王的既得经济利益,在闪耀着美丽光茫的金银珠宝面前大部分人都会丧失理智而能听不进去苦口婆心的劝导。

所有这些教训都值得我们后来人深思,如果发现单位领导要做的事情不正确,当你决定劝阻他的时候,或者你有好的建议或意见想告诉领导的时候,应该先想到三个问题:一是到底你和领导的关系如何?二是通过什么样方式提意见?三是如果他不听,自己的后果会怎么样?这些都想明白以后再行动,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左传》)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

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王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将虢是灭,何爱於虞?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於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本章已完成!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0.十、劝谏是项技术,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