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七英明的抉择(1/2)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祁奚请免叔向》
读完《祁奚请免叔向》的故事,让人不禁向往起古人的高风亮节,尤其当我读到“(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时,面对救命之恩二人都能萧洒泰然处之,更印证了那句古老的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细细品来,叔向那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由得让人对肃然起敬,但他在关键时期选择祁奚而不是乐王鲋来为他请命更体现了他那高明的政治智慧,让人拍案叫绝。
他的选择有诸多高明之处。
祁奚和乐王鲋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祁奚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为历经晋景、厉、悼、平四世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威望和地位以资历显然要高过一时受宠的乐王鲋。为叛乱者家属求情,需要冒很高的风险,乐王鲋正需要对国王察颜观色溜须拍马恐怕没有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祁奚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之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仇敌,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左传上评论他,“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这个评价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能当?所以,祁奚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不管谁都要对祁奚的建议洗耳薛听。让祁奚为自己请命真是叔向的高明人选。
让祁奚为自己请命表现了叔向对政治局势的精确分析和判断。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人心难测。而国王最怕的就是大臣互相串通,结党营私,如果叔向让乐王鲋为自己在国王前面求情,首先就会被怀疑乐王鲋的动机是想拉拢叔向到自己阵营,所以失败的可能性极高。祁奚但具有大公无私的高大形象,没有认为他——一个退休的老臣会结党营私,而叔向和祁奚正好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感觉,祁奚“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这也正是祁奚不结党营私的最有力的证据,二人关键时期的互相疏远不但成全了各自的良好信誉,也保护了对方,真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叔向为自己选择了未来的人生道路。他选择了祁奚,因为祁奚就是大公无私的人所以他以后只要为国尽忠,也就是报答了祁奚。而如果他选择了乐王鲋,即使他出狱以后,也只能为为乐王鲋一人效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尊严。
读罢章掩卷深思,不知我能不能交一个象他们那样的朋友呢?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罢了。
【祁奚请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 《左传》)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7.七英明的抉择,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