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十五 如何突出重围(1/3)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

——读《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是一篇千古名篇,司马迁在这封信中,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君主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这篇章中我发现了两句名言。第一句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句话我的父辈更熟悉,因为伟大领袖毛在《为人民服务》引用了这句话,在上世纪被广为传诵,我的学语课本中还选了这一篇。第二段是“盖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难》、《孤愤》;”这段话,在我上学、中学和大学时经常在写作时经常引用,意在激励读者不要向困难低头,成大事者必须经历苦难。但我通读了这篇《报任安书》,这两段名言连续起来看,让人有了更深刻的人生体味。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苦难,当这苦难被放大到接近人的承受极限时,就会引发人对生死的思考。司马迁受了宫刑,觉得是人间最大的耻辱,简直以后没脸见人,这时他就面临了生死抉择。对于他来死更容易,一杯毒酒或一条白绫就可以结束生命,去见先人。经过思想斗争以后,他觉得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事业不能死得轻于鸿毛,选择了艰难地活着,勇敢地面对世人的鄙视和曲解。

到这里大家都知道,其实支持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就是《史记》的写作,他很自信地把《史记》提到了和王的《周易》、孔子的《春秋》等经典一样高度,现在看来也不算是吹牛,要是没有那样的执着的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也就失去继续忍受苦难的意义了。

我觉得司马迁就通过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或有意或无意的走入困境时,如何才能突出重围。首先,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也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的权利。然后要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化压力为动力,思考社会总结人生,继续往前走。司马迁的这几个人,都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中,象周王、孔子、左丘明和孙膑都很好地给自己找到了化解压力、忘却苦难的好方法,不但创作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作品还为以后建立更宏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象屈原、韩非二人和他们就相差甚远了,政治上不得意,整天唉声叹气,通过诗发泄心中的郁闷,沉浸在忧愁怨恨中不能自拔,结果屈原心理上更加纠结,最终自杀,而韩非的牢骚让统治者更愤怒被杀以终结生命。看来学只能当成爱好而不成当作精神支柱,否则后果很严重。当然屈韩二人也比每天颓废消极地抽烟喝酒打麻将强多了,因为他们毕竟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学作品,胜过了虚度光阴。

其实司马迁的这两段话还可以用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希望大家能牢记,并在关键时刻激励自己突出重围。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於接物,推贤进士气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谁与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6.十五 如何突出重围,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