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高帝求贤诏》
《高帝求贤诏》出自汉书,是汉高祖刘邦对全国发出的招聘广告,我觉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作为招聘对象的大型招聘活动。这篇章虽然字数不多,却为以后的招聘工作提供了最佳的本,值得借鉴。
本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目前的形势及单位领导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录用后的待遇,即我们共享天下包括丰厚的物质利益和高贵的荣誉地位(尊显之);三是招聘人才业务操作流程,一方面是从上到下逐级传达招聘启示,并且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从下到上做好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和当地政府的官员的政绩挂钩,发现有不作为的行为还得追究地方领导的责任直至撤职;四是一票否决的条件,即要保证选拔人才身体健康,即使人人称赞的贤人也不能每天请病假,泡病号,单位白给他交养老保险。
在汉朝以前,平民百姓如果要进入主流社会势比登天还难,唯一的途径就是给贵族们当客宾,如果成绩突出才有可能被主人推荐,最典型的就是赵国名臣蔺相如,他的出身就是给当时的赵王的宠臣作客宾,偶尔被主人推荐到朝中作了大官。所以那时的天下基本都被王公贵族们把持,一代又一代世袭官职。比如司马迁,连续多少代都作史官。比如战国时的四大公子,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位高权重呼风唤雨,都是皇族中人。所以,那时许多有才华的平民百姓不能进入到政治舞台的中心,把全部心思都用来著书立,所以诸子百家才那么的灿烂辉煌。
刘邦因为自己是布衣出身,所以他开始把选拔人才的目光投向草根大众,他深深知道夺取天下需要人才,安定天下,强国富民同样需要人才。他一生求贤若渴,无时不在搜寻人才。特别是到了老年,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担心汉朝天下能否巩固下去。为了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传之久远,汉高帝十一年二月,他颁发了一道诏令――《下州郡求贤令》。
但是虽然他的诏令传达下去了,我从史料上没有查到具体效果,反正没有听哪个名臣是是被招聘进朝。因为这个求贤诏太空泛,对招聘对象没有具体的条件,象凭、简历、特长等一概没提,是具体执行诏令的人没办法可操作,只能按照地方官员的个人喜好来选拔人才,估计暗箱操作利用潜规则进入朝庭作官的人不在少数。
刘邦虽然颁布了求贤诏,可是他的工作强度丝毫没有改善,当皇帝前和项羽斗,当皇帝后和大臣将领斗,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到处平定叛乱,在诏书颁布的第二年,刘邦率军平定英布的叛乱,回师路过家乡,在家乡设酒招待父老乡亲。刘邦感到自己充当消防队长到处扑火,可按倒葫芦瓢又起太累了,写了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既得意又疲惫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邦毕竟想到了从平民草果根中选择人才为己所用,其心胸和气度已经超越了前人,至于效果不如人意,只是不待其时罢了,这是刘邦的遗憾,后人一定比他做得更好。
高帝求贤诏(《西汉》)
盖闻王者莫高於周,伯者莫高於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本章已完成!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2.一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