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武禹襄太极拳论(五)(1/2)
作品:《内家拳演义》在习练会以心行气之后,很容易就能够达到呼吸以踵的程度,即心力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之力合一运行到足底而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使得身体获得上行上下贯通之力。所以这个呼吸以踵的生成下行能量的过程,对于前辈大师,或者武禹襄先生本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内家功夫的重点。内家功夫的重点在于将上下贯通之力向周身运行!
而想要让上下贯通之力周身运行,其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上行能量,以求得上下贯通之力在身体后部沿着脊柱之内向上运行的同时,在身体前部体腔里的五脏六腑也将上下贯通之力从会 位向上运行到体腔各个部位,再达到四梢之末端,即手指、皮毛。能量运行到手指,则才能发出巨大的打击劲力;能量运行于皮毛之下,则周身各个部位均能够发出横力。即内家功夫是周身蓄积能量,周身发出劲力,而不仅仅是从拳脚发出打击劲力。
上下贯通之力之是沿着腿骨、胯骨上行到会 位的,在此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直接沿着脊柱三关上行至玉枕、百会;一部分则需要通过身体前部体腔之内的五脏六腑上行。
当体腔之内的五脏六腑不能够将存在于会 位的上下贯通之力引导上行的话,则上下贯通之力之绝大部分都会沿着脊柱上行。当一个人只习练到炼精化气之程度时,就是这个状态。
当一个人习练到炼精化气之层次,身体已经习练出气的上行能量(由于这个上行能量还没有经过脊柱三关的压缩旋转而达到‘贯通’之状态,故还不能被称之为上下贯通之力),但是这个上行能量只能够被脊柱像一根死木头一样传导上行,这个上行能量还不能达于四梢而发出打击劲力。但是此时因为已经有了上行能量,所以在与此人推手之时,会感觉到此人体内蕴含巨大劲力,但是此人却只能够使用此巨大劲力与你硬顶而不会灵活使用此劲力--------这就是上下贯通之力只能沿着脊柱自然上行,而身体前部体腔之内没有上行能量,从而导致上下贯通之力不能达于四梢之结果!
我们都知道,一根竖立的木头,是不能够将竖向能量传导到横向的枝叶上的。同理,在人体中轴骨架的腿骨、胯骨、脊柱之中上下运行的能量,是不会自动运行到横向的手指的!
要想让在身体中轴骨骼中运行的能量向横向运行,我们就只能够通过与梢节有联系的身体部位将上下贯通之力运行过去,即通过体腔将中轴能量扩张到肩部,再到胳膊,最后到手指。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让存在于会 位的上下贯通之力通过体腔的五脏六腑运行上去,使得体腔之内也充满能量,这样自然就会使得肩井部位运行出横向能量,然后这个肩井部位运行的横向能量才能够继续通过对拉拔长的气圈运行到四梢手指。除了将周身能量贯通到四梢之外,在体腔的五脏六腑之中运行能量,才能够形成心胸开合,习练出心胸开合了,才能够在人体前胸这个最容易遭受打击的部位进行自身与对手自己的能量吞吐与转换,实现周身都能够蓄发能量----------以上整个过程,就是以气运身。
即以心行气是用心力控制周身上下运行的能量蓄发;以气运身是用心力控制周身横向的能量蓄发的。
以心行气,能够使身体获得上下贯通之力。
以气运身,就是使用心力将上下贯通之力引导向周身梢节。
如何使用心力将上下贯通之力引导、驱动到梢节?
那就是要习练出两个方面的功夫:在体内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以及在外部的周身整体各部位的“意”,让周身整体各部位都生成压缩旋转,都能够对心力产生反应。
当我们刚以呼吸、胸膈膜下行、含胸等方式习练出心力时,此时我们只是能够让心力下行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状态。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家拳演义 最新章节二十一,武禹襄太极拳论(五),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02/20288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