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八卦掌(1/2)
作品:《内家拳演义》这内家拳发源于形意拳,形意拳确立了内家拳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在形意拳的能量蓄发的基础上,就会产生很多在外形动作上的技击实战方式,这就如在肌肉紧张发力的基础上,产生了无数种外家拳一样。
如果将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视为中庸的话,这太极拳就是在往静的方向发展,以静制动,依靠自身能量与对手打来的能量做阴阳转换技击,无论对手多快,总得将劲力发到我身上才行,只要对手劲力发到我身上,我就可以引进落空借力打力,所以太极拳永远是后发而先至。你不发力,我就不发力;你发力打到我身上了,我就能制住你。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理所当然地会向太极拳相反的方向,即动的方向发展,以动制动,即利用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外加灵活的外形动作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去技击实战。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八卦掌。
这八卦掌原名转掌,也是一道家之人所创,其为九华山的道士云盘老祖。这转掌也不是拳,只是一种功法。云盘老祖传转掌于董海川,董海川借八卦之学寓于转掌,创立了八卦掌,如同李洛能将十二形引入心意 拳而创立形意拳一样。
这八卦掌之学,基础仍然是形意拳的三节四梢五行 之说,因这些东西在李洛能的形意拳论中已经有明确论述,故董海川等不再重复论述,而只写八卦掌之用。即八卦掌体为形意拳,用为八卦掌,与太极拳同理,太极拳亦是体为形意拳,用为太极拳。此乃内家拳之体用原则也。
所以,而今习练内家拳者,无论习练何拳,形意拳都是基础之基础。大家不要以为形意、太极、八卦是截然不同的三种拳,此乃大谬!形意、太极、八卦,本质是一个东西,即形意拳。形意拳的三体式是三拳的共同母式,形意拳的劈拳是三拳共同的母拳,不信各位习练内家拳者,在每个动作、招式的瞬间停止下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是三体式,都是五行拳,只不过动作略有不同而已。
而各位内家拳的大师,也绝无只习练一种拳而成其功夫者也!五行拳永远是所有内家拳的习练根基,只有习练出五行拳的功夫,才能逐渐发展到太极、八卦之功夫,否则,不习练五行拳而只习练太极、八卦,就是事倍功半,走弯路也,甚至一辈子也习练不出功夫!
董海川之八卦掌论如下:
练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师传授,晓拳中之意义,并先后之次序,其实八卦,本是一气变化之分(一气者,即太极也),一气仍是八卦、四象、两仪之合。是故太极之外无八卦,八卦两仪四象之外亦无太极也。所以一气八卦为其体,六十四变,以及七十二暗足互为其用。体亦谓之用,用亦谓之体,体用一源,动静一道。远在 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体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若是言练,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先以伸缩而言之。缩者,是由高而缩于矮,由前而缩于后。从高而缩于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从前而缩于后之意思,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扪于天,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古人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 ,卷之则退藏于密”。所以八卦拳之道无内外也。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身体有研转之形,而内中之轴无离此地之意也。旋转之,是放开步法,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于身体刚柔,如玲珑透体,活活泼泼,流行无滞,又内中规矩的的确确不易。胳膊百练之纯钢,化为绕指之柔;两足动作,皆勾股三角;两手之运用,又合弧切八线。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理数兼该,乃得万全也。将此道得之于身心,可以独善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家拳演义 最新章节十五,八卦掌,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02/2028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