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横归楚(1/4)
作品:《赵武灵王英雄传》楚王后在屈原、昭雎的支持下,稳定楚国朝局。楚国并没有因为楚王被囚禁于秦国,太子质于齐国,国内出现大乱。楚国诸公子没有因为争夺王位,兵戎相见,导致郢都血流成河,这皆是屈原和昭雎之功。屈原和昭雎一心为楚国,力挽楚国残破的江山,因而也得罪了公子兰等人,为自己以后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楚国在楚王后、昭雎、屈原共同治理下,郢都军民之心也很快未定。商贾之人也没有因为楚王被囚禁秦国,大肆逃离。楚 民也不在感到恐慌,反而同仇敌忾。楚国局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屈原和昭雎也不敢掉以轻心。
楚王后念子心切,一边寻找合适的人选出使齐国,迎接楚太子归国;另一边听昭雎的建议,增派将士,驻扎在楚、秦边境,以防秦国偷袭。
屈原一生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齐国对屈原来说,并不陌生。迎接楚太子归国的任务,也非屈原莫属。当然?也只有屈原能够周旋在齐国廷臣之间。
三日后,昭雎亲自送屈原走出郢都。
昭雎站在郢都城门外,行礼道:“左司徒,太子归国一事,拜托你了。”
“令尹放心,屈原一定将太子迎回来。”屈原低声道:“楚国朝局不稳,国内还请令尹费心。”
昭雎道:“你放心走吧!国内有我,就不会乱。”
“告辞。”屈原行礼,踏上前往齐国的路。
昭雎见屈原走远,感叹道:“屈原,真乃国士也。”
景悝问道:“令尹,何处此言。”
“楚王有负屈原赤诚之心,屈原却不负楚国。”昭雎钦佩道:“国难,方知忠臣啊!”
景悝也道:“屈原,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文章又写得好。为何,楚王不待见他。”
“屈原太过于清高,爱国之心,也太过强烈。”昭雎吸了口气,又道:“屈原性子耿纯、刚烈,虽是忠言,但听之逆耳。楚王高高在上,怎会欢喜。屈原若肯放低身段,同流合污。楚王岂会不用他。”
景悝笑道:“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宁折不弯,堂堂君子。若肯放下身段,就不是屈原呢?”
“是啊!举世独清,不愿同醉,这才是屈原。屈原敢说敢做,敢于忤逆王上。他一生坦荡,我自愧不如。楚国若没有屈原,又会如何。”昭雎看着车队消失在地平线上,心道:“他总算明白了,昭阳为何临死前,劝谏楚王,将发配江北的屈原召回来。如果没有屈原,楚国早已经大乱。”
屈葭来到屈原车近旁,问道:“左司徒,我们迎太子归国,继任为王。楚国另立新王,王上归来怎么办。”
楚王若归,的确是件棘手的手。屈原深深除了一口气,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走一步,算一步。眼下要将危局渡过。以后的事情,岂是我能控制。纵使王上归国,想要杀我,我也无怨无悔。”
屈葭又道:“我们另立新王,王上在秦国会不会有危险。”
屈原道:“新王已立,王上对秦人来说已经无用。秦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也不敢杀了王上。秦人若杀王上,秦、楚结仇,永不能解。”
屈葭问道:“秦国不顾道义,扣押王上。为何不敢杀王上。秦国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王上在秦,性命无忧,但归国无望。秦人囚禁楚王,已经犯下了一个错误。如果秦人杀了楚王,就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屈原很有把握地说道:“秦人是不会再犯愚蠢的错误。”
屈葭相信屈原的判断问道:“左司徒可有把握迎回太子。”
“我也没有十成的把握。”屈原遥望着齐国临淄的方向,“我竭尽所能。”
一日前,昭雎、屈原等忠义之臣,聚在一起商议道:“王上被困于秦,不能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武灵王英雄传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横归楚,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2/22225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