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梓潼瓷市(2/3)

作品:《旅宋

就只余下二三十贯了。

叶家数代家长,一直对本村的窑工、陶工们亲如兄弟。叶家赚的钱多了,他们的工钱也肯定会提高。这一点,他们是一点也不担心的。所以,叶家多赚了钱,也就等于是他们多赚了钱。

他们一户人家的工钱每月大概在三贯钱左右。就算三娘每月多拿两百贯钱给他们付工钱,那他们一户每月也要多出四贯。工钱一下子便翻了一倍多。这份工钱,已经跟那些在北方守边城的大兵们工钱不相上下了,而他们那些人是提着头在干活的,为了挣这份工钱,他们随时都有可能送命。

瞬间,叶东村的村民们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优越感。

白釉的产量虽然不是太高,但也基本能够满足每月一窑的需求了。虽然多了几个人工,但相对于收入的提升,这点人工的开支,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第一窑白釉瓷出窑后,全村人满怀着希望将那五辆装满瓷件的牛车送出了村子。

马善坐在卢九娘的马车上,跟在牛车后面。

虽然马车没法跟汽车比,但马善也不得不承认,卢九娘的这辆马车确实是相当好的。以至于马善想趁马车的颠簸,吃点三娘豆腐的机会都没找着。

到了地头,马善愤愤的起身下车,还忍不住丢下一句,“这破车,跑着都颠不起来!”

跟在后面的三娘听了这话,暗暗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正要下车的三娘突然脚下一个不稳,向马善倒过去。这货终于成功逮着机会,于是一把搂住三娘的纤腰,装作无耐的样子把三娘扶下了车。心里却终于得到了满足。

“姑娘你没事吧!”小兰跑过来,马善这才有些不情愿的将三娘的小手交给小兰。对这个丫头的不识趣,马善却也只能是干瞪眼。心里却在暗暗盘算着,什么时候找个男人把这小丫头给嫁出去。免得她总是坏自己跟三娘的好事。

反正在大宋,女孩十三四岁便嫁人的,也多的很。

三娘扶着小兰的手走了两步,便放开了手。其实她刚才是故意装作跌倒,让马善扶她的。马善在马车上表现出的那点小心机,她又怎会看不出来。所以,聪明的她不失时机的满足了他,但却又装作意外的样子,以免自己尴尬。

牛车进瓷市时,已是午时。

梓潼的瓷市规模并不算大,市场内有十二间铺子。但是这十多间铺子,卢家一家便占了七间,余下的叶家占了四间,邓家占一间。其他虽然也还有些别的小户烧陶的,基本也就都只能摆摆地摊。

这些人家大多是一些小作坊,烧些低档的日用瓷。叶家做的也主要是低档日用瓷,偶尔也烧点别的,但因为受限于烧不出白瓷,也根本无法涉足高档瓷市场,甚至连中档瓷市场也无法进入。

如果论出货量,叶家瓷无疑是梓潼最大的。可是要论收入,那他们就又比卢家差上一大截了。叶家有五座大龙窑,一次全部出窑能达到十万件。可是因为卖价低,每件均价大概在四文左右,十万件,也就只有四百贯。

可卢家的窑就不同了。虽然他们只有两座窑,一次出窑只能达到两三万件。可是因为卖的价高,单件均价能卖到三十文,一个月开两窑也就是六百到九百贯之间。

看上去,两家一年卖瓷的钱也就相差一倍左右。可是因为两家单件成本相差无几,这利润也就有了巨大差距,两家的实际收入也因此相差了十倍还多。

这也是卢九娘一直不把叶家放在眼里的原因。

就拿瓷碗来说,叶家一只瓷碗卖四文钱。可卢家一只碗却能卖三十文。这还只是中等的二等白瓷。而烧制的成本都只有三文多,叶家一只碗赚不到一文,卢家一只碗却可以赚二十七文,品色好的就更多。

当然,这是转给各地行商的价格。零售的价格是要比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旅宋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梓潼瓷市,网址:https://www.zuimeng.net/222/2225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