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闲情(1/4)
作品:《情覆山河·血色凉歌》更新时间:2013-12-18
“好吧。”
过了许久,竹帘里的人才缓缓言道:“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并不等于,我会放弃自己的计划——如你所言,人生在世,各有所求,你想的是成全。而我想的,却是——”
“宛萍知道了,对于您的选择,宛萍并无置喙的余地,宛萍只是想提醒您一句,不知您是否可以,看在天下人的份儿上,当留情处,且留情呢?”
帘内之人并没有答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聪慧的宛萍立即明白,是她自己太过天真了。
她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站起身来,蹲身福了一礼,便默默地退了出去。
“爷,看来您的心思,只怕是白花了。”
“如果杜宛萍的心性那么容易改变,那么,她跟俗常女子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爷——”
“没有什么可是,我并非三岁小孩儿,知道这世间很多事,往往非人力可以强求,走吧。”
小轿慢慢地走着,杜菀萍双眸微阖,靠坐在轿内,脑海里又浮现出当年在书院里的种种——青衫薄袖,隔窗相望,两情互悦。
也曾经暗暗在心里描绘过很多次,再次相遇时的情景,却也和真实发生的相差无几,她唯一庆幸的,是他的不曾改变,还是那样磊落,淡然,从容。
这一路行来,她多多少少听说过他的事,才知道他为朝廷,已经办了那么多事,身为书院夫子的女儿,她亦知书达礼,通晓诗文,因之,对于自己入京后的遭际,非但不觉失落,反而发自内心地觉得欣慰。
是的,她很欣慰,非常地欣慰。
思语,你是鲲鹏,原本就该展翅飞翔,你是栋梁,原本就该立于朝堂,除了祝福,深深地祝福,我,还有什么渴求呢?
……
“修撰?”
“对,大人。”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我朝自开创以来,天下人文纷萃,学研之风渐浓,但迄今没有一部要典,可将其述录,倘若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岂不可惜?倘若成此大典,一来可传诸后世,引为佳话,二来可为广大士子提供便利。”
“你此言,甚是有理。”严思语点头,“却不知此典中,当收录哪些书籍?”
“学生以为,此典大可不必拘泥于从前的一地一域,一门一派,经史子集之狭见,凡有利于修身养性,天下民生者,皆可全收,编撰成册,以供后人博览。”
“此话倒也有理,你不妨,将你心中所想写成条陈,本官会呈禀皇上御览,若皇上允诺,此议便可行。”
“多谢大人。”
严府中门大开,严思语坐堂议事,接待各方士子,直到日暮时分,院中人等才俱各散去。
略略吃了几口晚饭,严思语复进书房,看着案头上的一叠文书,心中欣慰,遂倾身坐下,细细研磨,将连日所得梳理成一篇奏折。
次日,在朝堂之上,严思语递上奏折,中言撰修典籍,兴建观书楼、博艺等数件大事,傅沧泓一边看,一边点头。
“卿家所言极日,”傅沧泓脸上流露出笑容,“朕皆准了,卿家可与六部商议,将奏折内所言之事,划归各个部门辖内,由卿家统筹。”
“谢皇上。”
不得不说,严思语这一道奏章,可谓是轰动了朝中上下,而严思语的威望,也空前高涨,凡他一言,皆可立行。
严府门前整日车马喧喧,人来人往,且不论捞不捞得着好处,总是想一睹本尊风采。
秦三元渐渐支应不开,这日晚间,不得不愁眉苦脸地向严思语禀告道:“大人,您知道,小的只是个乡下农民,没有读过书,也习不得字,现在府中人来客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情覆山河·血色凉歌 最新章节第五百三十一章 :闲情,网址:https://www.zuimeng.net/379/37931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