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公子被安排上了(1/2)

作品:《赵昊赵守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为何如此?    因为天下田地分官田民田两种,而朝廷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对官田和民田的征税。    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苏松之所以税赋重于全国其它地区,并非是朝廷歧视性征收。而是因为国初,盘踞苏松的张士诚败亡后,他和部下的田地都被收为了官田。    苏松官田的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税赋自然也就远超全国平均。    国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虽然从宣德年间,朝廷就不断的给官田减税,但负担依然过於沉重。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要么大面积逃亡抛荒。昆山县几十万亩的抛荒田就是这么来的。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另一边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    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却已经被大户兼并殆尽,而大户们有投献、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数种方法来逃避税赋,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结果导致苏松空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    其余各府各省也有样学样,朝廷的收入锐减,自然会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林润推行的‘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改革,可谓对症下药。    首先,‘均田’抹平了官田和民田的税赋差距,大大减轻了官田的负担,让逃亡的百姓可以回来继续种田。这样朝廷既能恢复税收,又能减少流民。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其次,‘均粮’将百姓所有的税赋耗羡全都摊算入田亩中,让田多的多交税,田少的少交税,没田的不交税。    所谓耗羡,是指官府解送百姓税粮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损耗以及运输的成本。这是很重的一块负担,甚至高达一石税粮七八斗耗羡。    而之前耗羡是按户征收的,这对田多的大户自然有利,却给田少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把耗羡摊入田亩中,能让豪强大户负担起他们逃避的税赋,也能给老百姓减轻负担,同样可以大大遏制流民现象。    但均田均粮的前提是清丈田亩。    因为大明开国两百年,国家黄册上的记录已经混乱到了极点,完全无法作为凭据了。必须要重新丈量,才能厘清税则,公平合理。    所以林润上任以后,一直在力推此事。如今已经完成了九府清丈,只差松江一个老大难了。    ~~    后殿中。    林润瞥一眼赵昊,沉声道:“是以本院以疏通吴淞江为由,请徐家配合退田。他们同意则罢,不同意的话,本院便会强行清丈!”    赵昊见那俊美无俦的脸上现出杀伐果断之色,心说果然是个狼灭。    只是,这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丞真是用心良苦。”赵公子苦笑一声道:“只是如此机密之事,不该我个小孩子家家与闻吧?就不怕泄露了风声,让局面被动。”    “不怕。”林润玩味的一笑道:“本院既然对你说,就是把你当成自己人。”    “中丞错爱,晚辈不胜惶恐。”赵公子受宠若惊,十动然拒道:“不过我年纪太小,又不是个正经当官的,怕是没什么能帮上中丞的。”    “不,本院成败系于你一身。”林润却定定看着赵昊,忽然沉声道:“赵昊接旨!”,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啊?”赵公子一脸懵伯夷。“接什么?”    “接旨。”林润无奈的翻翻白眼,站起身来,从袖中掏出一卷黄绫。    赵昊心说,这是哪出啊?    只好无奈跪地,闷声道:“臣赵昊接旨。”    “上谕:着翰林院五经博士赵昊为翰林检讨,归应天巡抚林润调遣,不得有误,违者以抗旨论,钦此。”    “啊?”赵昊抬起头,脑瓜子嗡嗡的。    “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昊赵守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公子被安排上了,网址:https://www.zuimeng.net/419/41931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