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准备(2/3)
作品:《原始人日记》好得多,毕竟两人三人一间,不光私密性更好,睡起来也更加宽敞,比数十数百人男女老少挤在一起舒适的多。 而夯土建房比土砖石头更加坚固结实,抗挤压和抗倒伏能力也更强,不仅建造简单方便,还能大大扩展房屋的面积。 若是用泥砖建造这么长这么高一段围墙,光是拓泥砖就得提前准备两三个月,而眼下从头到尾只用了半个月时间,而这还是在徐晨这个半吊子智能人实验性质的指挥下,用一群从未接触过夯土建筑的原始野蛮人完成的。 若是一群精通夯土的熟练工,这五十米围墙前后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绝对能够完工,若是分成几组同时施工,或许两三天就完了,而且还不用等待土墙变干就能一层一层直接往上造。,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但就是在如此陌生和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摸索,这个建造速度也足够惊世骇俗了。 整个工程进度就连徐晨都感觉到有些惊讶。 当然,速度快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动用的人数足够多。 这五十米围墙,从掘土、清理、拌石灰、运送、上墙、打夯,另外还加上砍荆条的人数,总共加起来足有七十人规模。 这一圈围墙,实则从头到尾都是靠人工堆起来的。 而有了这个交易市场成功积累的经验之后,徐晨正式在巴族住地开始启用夯土建造房屋。 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徐晨让木器加工作坊打造更多的夯土模具,让冶炼作坊也浇筑制造更多的青铜夯具,争取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巴族的房屋建造,同时也招募各部落一些熟悉建房的男人,跟着一起观摩学习甚至亲身参与劳动,加速推广夯土技术。 时间转瞬进入十一月,天气变得越发寒冷起来。 但拱火族附近的季苍河两岸,却更加热闹。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王城四周规划的各部落定居点都开始进入了房屋建造之中,一栋栋简陋的房屋框架开始拔地而起,散落在广阔的灰褐色裸露的河滩上,看起来非常的醒目。 巴族的进展最快,到十一月中旬左右,四栋相邻不远的夯土建筑已经成型,檐墙、山墙都达到设计的高度,开始用陶砖修建窗沿和门框,大量的房梁、檩条,茅草也都开始往房屋附近堆积准备,简陋的木工棚里面,一群木匠开始按照规格打造门窗。 自从交易市场的围墙试验完成之后,徐晨就没有参与过房屋建造,只是每天带着古和举等一群人骑马来回巡逻观察一下,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烧制砖瓦上。 无论是夯土还是泥砖修建房屋,在门窗位置都必须要用陶砖和过梁进行加固,不然时间长了容易变形。 陶砖制造眼下工艺已经成熟,同样是用模具将陶泥拓成长二十厘米,宽十厘米,厚五厘米的标准大小的泥坯,阴干之后入窑烧制。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因为陶砖不需要像陶器那么精细,因此泥料制作也可以马虎一些,一窑可以烧好几千块,十天左右就能烧好,生产速度还是非常不错。 但陶瓦就麻烦不少。 首先是模具十分特殊,需要先制作出来一种半锥桶状的模具,模具外面按照四分法做出来四道凸棱,叫做瓦桶。 瓦桶下粗上细,可以向内折叠活动,当两半手柄合拢之时,就是一个半锥形桶,把制作好的宽窄合适的泥条用泥弓切割下来厚薄合适的一块泥片,围在瓦桶外面,然后用瓦刀将接头和外面抹平,沿着瓦桶的标线将多余的部分切割掉,放在平坦的沙地上将两半手柄往内折叠收拢,这样就能将瓦桶从泥坯中间取出来,如此就得到一个空心的半锥形泥坯。 等到泥坯半干之后,用手轻轻掰一下,泥坯就会沿着四根瓦桶上凸棱痕迹破开,就成了四块下宽上窄大小一样的四块瓦坯。 最后将这些瓦坯入窑和烧砖一样烧透,就是陶瓦。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而且在中国应用了几千年,但真正想要做出来,徐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始人日记 最新章节第524章 准备,网址:https://www.zuimeng.net/459/45988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