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十五治国的难题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子产论政宽猛》
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优秀政治家子产更是如此。临终前,他向自己的接班人介绍自己的执政经验:治理国家政策的最高境界是宽,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不如采取猛的政策更有效。可是圣人孔子却对这句真理进行了自以为是的重新解构,提出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政治主张。孔夫子不愧是书呆子的鼻祖,他把本来极具可行性的政治经验,变成纸上谈兵的政治高调,让执政的人摸不着头脑了。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这句话听起来,是十分正确的。就象一个人瘦了应该进补,胖了应该减肥,还是保持标准体重好。其实这两句都是标准的真理式的废话。生活中真正保持标准体重的人几乎没有,虽然每个瘦子都知道应该进补,每个胖子也都知道应该减肥,但真正实行起来却万分艰难,要知道瘦子或胖子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由人自身的身体、环境、生活习惯等复杂条件作用的结果,单纯补或饿只会伤害身体,而不能秦效。
治理国家政策的宽或猛也是由各种复杂的条件决定的,由于领导者的执政目的、习惯和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不可能变就变。等到国家的政策的弊端显现,再单纯的采取一两项措施恐怕也于事无补吧。所以孔子这句话,虽然得十分动听。但在中国历史成百上千位帝王将相中只有刘帮的“约法三章”是“宽以济猛”成功典范,也只有诸葛亮“严法治蜀”成功实践了“猛以济宽”。
春秋战国动乱不止,各种法纪形同虚设,于是秦始皇以猛济宽,没想到却因为法制过于严厉而亡了国。汉朝吸取秦的教训,又济之以宽,结果各个藩国叛乱不止,看来要掌握宽与猛的尺度真是件难事啊。
相对来子产的原话,更容易实践也更容易成功。纵观历史,大多数朝代的灭亡是由于纲纪废弛,政治**。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左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乃。’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本章已完成!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5.十五治国的难题,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