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八清贫可贺(1/2)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叔向贺贫》
在古代化典籍《国语》中有则“叔向贺贫”的故事。的是晋国的韩宣子,官做得很大却十分贫穷。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叔向来向他表示祝贺。宣子十分奇怪地:“我名为大官,却没有其他同等大官的钱财,不能请客饮酒打保龄球,正愁得没有办法,你还祝贺,你到底什么意思?”叔向:“想当年栾武子家里比较穷,可是他弘扬道德,遵纪守法,从而在国际社会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把晋国建成了当时的发达国家;还有个卻昭子,家产和军队都超过了晋国的一半,可是他依财仗势,胡作非为,结果一家人都遭杀身之祸,都没人可怜他。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他没有道德。你现在就是个很穷的大官,有了成为栾武子的基本条件,所以我要向你祝贺。”最后韩宣子对他行礼:“是你在紧要的关头让我悬崖勒马,挽救了我的政治生命,我代表我的八辈祖宗感谢你。”
叔向的话虽然简短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象警钟一样长鸣了两千多年,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干部们,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至少能给我们两点启示。
其一,叔向贺贫的本意,穿了是贺官吏的清廉。他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阐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官员起居清贫、无私廉洁,就能使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如果当官的怕过苦日子就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发财致富的手段而大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养成骄横放纵、奢侈腐化的生活作风,便会祸国殃民,自取灭亡,甚至连儿女亲人都会受到连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清廉之官时有所见。他们依法办事,品行端正,不贪不捞,还以自己的俸禄接济穷人,他们没有享受到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但却如灿烂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夜空,让人们久久敬仰。明朝的海瑞,为官多年,死时遗产却买不了一口棺材;同为明朝的一个叫方克勤的知府,其生活也十分简朴清廉,一件布袍穿了十多年也没有换新的,每天只吃一顿有肉的菜。众所熟知的包拯也因其清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称颂。可见,大凡清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贫官。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今天,我们**的许多干部更值得称颂,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是这些“官员”中的杰出代表。孔繁森两次进藏,在西藏工作将近十年时间。平日,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大部分花在藏族群众身上。1994年孔繁森以身殉职后,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发现他仅有八元六角钱。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职位不同,但“清贫的物质生活,高尚的精神境界”,却是他们的共同追求,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上都在实践着同一个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二,叔向贺贫,也是对贪官的警告。叔向通过列举卻昭子家里八个人做大官,他依财仗势,横行霸道,结果一家人都遭杀身之祸的事实,道出了一条客观规律:贪官决不会有好下场。历史上的严嵩、和申是这样,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是这样,今天的胡长清、成克杰、李真也是这样。他们不甘清贫,骄奢淫逸,贪婪如命,最终遭到历史的审判、人民的唾骂,遗臭万年。他们自己的财富又何在呢?
由此看来,如果要当一个受万民拥戴的好官、好干部,首先就要做个“贫官”。因为,只有安心做“贫官”,才不会对钱财有非分之想;只有耐心做“贫官”,才不会被钱眼套住而整天挖空心思去谋取私利;只有甘心做“贫官”,才能做到无欲则刚,敢于坚持原则;只有专心做“贫官”,才能公正廉明生威,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请记住清贫是思想道德的“洗涤剂”,是防腐防变的“护身符”,是永葆英雄本色的“警示钟”。
【叔向贺贫】(晋语八 《国语》)
叔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9.八清贫可贺,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