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糖衣炮弹害死人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

——读《诸稽郢行成于吴》

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吴王夫差打败并讲和以后,给他当了三年的奴隶,期间想尽一切办法讨夫差的欢心,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甚至去亲自去尝他的大便,可以忍辱偷生。他回国以后尽管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国力很快得到了恢复,就在这时吴越两国又在边境起了纠纷。吴王夫差再次兴兵伐吴,这时勾践有点沉不住气想派兵迎战,这时大夫种认真精确的分析了双方军事形势,认为再次向吴国服软以求得东山再起的时间,这时一代拍马型外交大师诸稽郢闪亮登场,讲和的巨大任务历史地落在他的肩上。

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广侈吴王之心”,如果一个对手经过殊死决斗,输得心服口服,变得服服贴贴,则是胜利者的莫大满足。观诸稽郢之言,开口“不敢,敢”,极尽卑逊谦恭之能事。先解释起师逆江之意,消除“误解”。昔日之恩,感戴不及,何以生抵触之心。吴王动怒,便是罪过,顿首请罪,听凭发落。辞益约意愈卑。既而请盟。所谓请盟之“盟”,非谛约之盟。此前越已投降(夫椒战败,败而降),郢言约词表明彼时投降依然有效,何以再降。结合上下语意,此“盟”乃盟誓之盟,明誓之意。明誓内容:让越王的亲姑娘来当婢女,亲儿子来当奴隶,不但表示了忠心而且还可以作人质。真是卑贱到了极致。夫差看到越国展示了应有的谦卑,也就获得了应得的满足;看到了越国极端的卑恭,也就得到了极端的满意。糖衣炮弹一发即中,吴王夫差主演的悲剧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老子》第三十六章,有句话是这样:“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柔弱胜刚强。”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无疑为这句话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勾践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65年,而老子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40年之间。到底是越王勾践读了《道德经》以后受启发做出了那么伟大的事业,还是老子听了勾践的光荣事迹受到启发写了《道德经》呢?我没有办法考证,但这两位不同方面的英雄人物都告诉我们:对那些寡廉鲜耻、曲意逢迎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

《国语》)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句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本章已完成!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1.十糖衣炮弹害死人,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