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十一愚蠢的忠臣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申胥谏许越成》
《申胥谏许越成》的接着古观止上一篇,的是越国卑躬屈膝去求和后,吴国君臣的不同反应。面对越国的谦躬的态度,吴王已经被糖衣炮弹击中,显然已经落入了其“广侈吴王之心”的圈套。但是吴国人并非全是草包,至少有个人是清醒的,他就是春秋时期最悲壮的英雄伍子胥。虽然他有着政治上远见卓识,却通过一个非常鲁莾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但没有让吴王幡然醒悟,还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后来他被吴王赐死,再后来吴国灭亡,一个强国最后化为云烟。可以吴国的千秋大业就毁在伍子胥一张破嘴上,而他本人更是愚蠢的忠臣的典范。
所谓愚蠢的忠臣有三大特点:
一是他们都是功臣。伍子胥是有大功于吴国的,他修筑了阖闾大城,一举奠定了苏城的轮廓和基础,直至今日我们还在坐享其“城”。同时伍子胥还帮吴国开凿了胥江、邗江等好几条水道,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替吴国训练了水军,世界上最早的艇队诞生于伍子胥的太湖水塞中。伍子胥还为吴国引荐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伍子胥本人也是杰出的统帅,由他指挥的吴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还有后来的大忠臣岳飞也对南宋有着起死回生的功劳。正是他们的赫赫功劳奠定了他们的地位,并使君王产生了不安全感,也就俗话的“功高震主”。
二他们都把领导看作了平等的伙伴,太不拿自己当外人。比如这个伍子胥就是愣头青,吴王在朝庭上兴高采烈雄心勃勃地描绘自己的宏伟理想蓝图的时候,他却毫不客气地迎头泼一盆冷水,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人太下不来台了。我想,如果伍子胥在个肃静的地方对吴王慢声细语的劝,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还有那个岳飞也很不识时务,他最大的失误就是劝宋高宗立早太子,一个大臣总想当皇帝的家不被收拾才怪呢。
三是他们都太不爱惜自己了。愚蠢的忠臣都不惜以死犯谏,明知那样会惹来杀身之祸仍然前仆后继。其实,如果他们当时能够退一步,能够韬光养晦保全自己,对国家本身就有了安全的保障。伍子胥即使有一口气在,越国也是轻易不敢动兵的。
伍子胥以他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一是不管你有多大的本领也必须尊重领导,尤其在大听广众之下更要给足领导面子;二是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也和领导接触也要讲究策略,不能太放肆,没有规矩;三是不管领导犯了多大的错误,也不能和他对着干,如果你们两败俱伤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
申胥谏许越成《国语》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你等)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通‘环’、旋)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通‘纵’)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读音hi三声,蛇)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通‘耀’)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本章已完成!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2.十一愚蠢的忠臣,网址:https://www.zuimeng.net/15/15191/49.html